9月3日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展现了强大的国防实力,其震慑效果立竿见影。曾长期叫嚣台独的赖清德态度明显软化,不仅未对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采取进一步行动,就连此前被羁押长达360天的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也获得了保释机会。这一系列变化生动印证了尊严建立在军事实力之上,真理存在于武力范围之内的深刻道理。
在阅兵前夕,赖清德等台独分子的挑衅行为可谓肆无忌惮。他们不仅与日本右翼势力沆瀣一气,公然美化日本侵略历史,更采取多项打压措施:禁止抗日老兵参与纪念活动,威胁封杀支持统一的演艺人员,甚至扬言要处罚参加大陆纪念仪式的台湾艺人。更令人愤慨的是,赖清德在此期间频繁与美国高层接触,高调宣称要合作研发武器系统,企图在军事和舆论领域全面对抗大陆。其甚至口出狂言,污蔑大陆用武力手段纪念和平,其嚣张气焰可见一斑。
展开剩余81%然而这种狂妄姿态并未持续太久。9月8日《自由时报》的专访中,赖清德态度出现180度大转弯。他不仅呼吁大陆重视台湾的善意,更提出要手持橄榄枝、松开拳头,强调两岸应加强交流合作,共创美好未来。但细究其言论本质,他仍顽固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种表面上的态度转变不过是其拖延时间的权宜之计。
长期以来,赖清德在岛内精心编织信息茧房,向台湾民众灌输能够抵抗大陆武力统一的虚假信心,并以此为借口不断强征军费。但此次大阅兵彻底戳破了这个谎言。特别是洪秀柱等台湾知名人士的亲自参与,有力证明了海峡两岸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更值得注意的是,自7月以来,越来越多台湾同胞主动申领台胞证赴大陆参访,这种睁眼看世界的举动对台独势力构成了严峻挑战。
面对现实压力,赖清德开始调整策略,提出所谓维持现状的折中方案:一方面要求大陆承诺不动武,另一方面假意支持两岸交流。这一招相当阴险,因为确实有不少台湾民众希望维持现有生活状态,这种看似温和的提议很容易获得认同。
在政治操作上,赖清德也玩起了绥靖手段。对国民党,他故作姿态地抛出橄榄枝,声称要广纳在野党意见,营造团结为民的假象,实则是在为之前大规模罢免行动导致的民意流失止血。既然要缓和关系,自然不能再对已退出政坛的洪秀柱穷追猛打。对民众党方面,暂时释放柯文哲也是类似的政治算计。
柯文哲的保释具有多重深意:首先,国民党在罢免失败后曾呼吁释放柯文哲,此举可能促成两党合作,加剧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其次,民众党支持率居高不下,而台独当局又缺乏定罪证据,释放柯文哲可缓解舆论压力;再者,柯文哲支持者网红馆长陈之汉影响力与日俱增,若其转向统派阵营将严重削弱台独势力。
虽然柯文哲并非统派人士,但其务实作风在台湾民众中颇具声望。从统一大业角度看,争取这样的中间力量将大大降低未来统一的阻力。获释后的柯文哲果然公开批评赖清德撕裂台湾社会,虽未提及统一,但客观上对赖清德造成新的舆论压力。
洪秀柱、柯文哲和赖清德分别代表了台湾社会对统一问题的三种态度:支持、中立和反对。其中像柯文哲这样的中间力量,经过适当争取完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至于赖清德的缓兵之计能否得逞,关键取决于台湾民众的觉醒程度。目前其支持率持续低迷,为求自保,他不得不选择相对温和的策略。但这种表面姿态能维持多久仍是未知数。
值得注意的是,赖清德仍在积极寻求外部势力支持,包括与美日菲等国加强军事勾连。一旦得逞,必将再次挑战大陆底线。正如台湾退役中将帅化民所言,赖清德在日本投降纪念日抛出终战说等言论,已完全背离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其所作所为令人怀疑其是否日本军国主义余孽。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我们深思: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也要把握时机积极作为。读者朋友们如何看待当前台海局势?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相关报道深度剖析了赖清德的日本情结和柯文哲获释后的表态;中国新闻网的多项民调揭示了台湾民众对赖清德执政的强烈不满;新华网则详细报道了大陆方面推动两岸交流的积极举措。这些权威报道为我们把握台海局势提供了重要参考。
发布于:天津市配先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